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最新文章
  • 加强生态文明智库综合能力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智库综合能力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从整体上看,智库经历了从单一化、多样化到专业化的发展模式转变。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智库是主要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规律的专业化智库,它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战略性、全局...
    时间:2018-09-07

  • 叶敬忠:“三农问题”:被夸大的学术概念及其局限
    叶敬忠:“三农问题”:被夸大的学术概念及其局限

    摘要:“三农问题”话语为全社会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做出了贡献。“三农问题”是一种合称,可以作为社会传播话语,但其本身并无确切含义和实质意义。一些学者认为“三农问题”话语提出之前的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是被割裂的,研究也都是孤立的,且认为西方学术界只重视单方面的“农业问题”,而不会将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
    时间:2018-09-07

  • “两山”理论的生态哲学意蕴
    “两山”理论的生态哲学意蕴

    “两山”理论所提出的发展要求,协调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辩证地剖析了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人对自身发展的一次重大反思,弱化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强化了人类的文化属性。
    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据统计,他在早年的《之江新语》中曾16次提到“绿水青山”与...
    时间:2018-09-06

  • 王晓毅: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王晓毅: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 乡村振兴既不是重新回到乡土社会,也不是重复原有的工业和城市化发展道路。乡村振兴要探索一条中国特有的农村发展之路。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才能推动中国探索城乡共同发展;实现乡村经济与市场充分融合;并且有农民高度参与。因此在村庄层面的国家弱化、市场缺位和农民参与不足的问题亟待克服。本文建议推动行政权...
    时间:2018-09-05

  • 生态环境部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
    生态环境部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部日前下发《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
    《意见》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时间:2018-09-04

  • 李培林: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值得关注的五个课题
    李培林: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值得关注的五个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下,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乡村振兴和治理都要促进农民的生活富裕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和农民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时间:2018-09-03

  • 刘守英:城乡中国的土地问题
    刘守英:城乡中国的土地问题

    土地问题在乡土中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常被提及的理由有,大多数人以地为生,土地配置关乎农民生计;土地制度是影响国家治理与秩序的重要安排,是国家危机与王朝更替之源;土地制度既造就了悠久的农耕文明,也导致了超稳态的结构。一般认为,随着一个社会从农业经济向工业和城市经济转变,农地的经济重要性下降,增长的动力转向依靠人力资本...
    时间:2018-09-03

  • 补短板强弱项促进乡村振兴
    补短板强弱项促进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毋庸置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三农”问题的短板、弱项更显突出、更需解决。如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
    时间:2018-09-03

  • 中国乡土社会正在发生十大转变
    中国乡土社会正在发生十大转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乡土社会发生着深刻剧烈的变化。但不管乡土社会如何转型、怎样变化,以乡为基点的活动空间不会变,以土为基础的生存依托不会变。乡村振兴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乡村要振兴,首先应认清乡土社会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社会主体由稳定性向流动性转变
    在传统农村,农民以土为生,与土为伴,相对稳定,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无旁骛地在村庄中生活。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
    时间:2018-09-03

  • 李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李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观点提示  ● 我们并非要一味固守原生态的绿水青山、过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而是要在发展中统筹经济、人口、生态,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协调、人类与大自然和谐,找到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可持续路径,使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 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都是在不断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取得的...
    时间: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