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8-01 10:02:01 作者:陆学艺来源:新浪财金
1983年撤消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公社改为乡镇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改为村民小组。20年来,乡镇和村都有合并或变动的,2001年全国有乡镇40161个,村民委员会709257个,村民小组或自然村365万多个。农户口24432.2万个,有农民(农业户籍)90398万人。行政机构的基本框架还是人民公社时期留下来的。
现在应该研究的问题是,这个农村基层政权的架构,适合不适合已经改变成了一家一户小农生产的格局,也就是说这个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是否适应,以及同将来农业现代化生产是否适应。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曾有过一段平静的阶段,干部和群众互相相安无事,“土地到了户,何必要干部”。
1984年大丰收以后,农村出现了卖粮难。1985年粮食由统购统销改为合同定购。当年粮食减产,市场粮价涨了,比合同定购的定价高出不少,于是就有要基层干部催农民交粮的任务。乡村两级干部的任务量又加重了,权力也就大了。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城乡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村的各项建设各项事业发展起来,例如修路,水利建设,义务教育,扫除文盲,绿化村镇建设等等,各种任务一项项布置下来,干部们又忙碌起来。
在东部沿海和大中城市郊区,乡镇企业兴起了,那时多半是乡办村办的集体经济。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村两级有可观的经济收入,乡镇领导干部有了经济作后盾,可以自主增加乡镇政府的办事人员,于是经济委员会,工交办公室,交通管理站,电站等等,自设的机构陆续增加,由原来的乡镇助理,如计生、民政、文教、林业、土地管理等助理升格为七所八站,乡镇不脱产干部大大增加,致使有的乡镇由30多个干部膨胀到上百人,一百多人,几百人。80年代后期,在有些发达地区的乡镇建的办公大楼有8层的,也有十几层的办公楼。
这些乡镇机构,在发达的乡镇办了,就逐渐传播到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并没有发达起来,但七所八站也建起来了,乡镇干部成倍,几倍地增加,这些地方的乡镇并没有经济来源,上级对编制外的人员,没有财政拨款。于是就只好向农民摊派,农民的负担就一年一年加重。
到1992年,各地关于农民负担沉重,干群矛盾紧张,冲突不断的状况反映到中央。1992年冬,刚开完十四大,江泽民同志就亲自到湖北召开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农民负担重,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问题。随后有一批农村增收减员的政策出台。解决了一部分这方面的问题。
1993年,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整,实行财政、税收外汇外贸等方面的重大改革。以提高财税收入在GDP 中的比重,提高中央级财政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是必要和正确的。从此使国家财政收入大量增加,中央级财级收入大量增加,这对加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保证经济健康发展,抵御后来的亚洲金融风暴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项改革的问题是,虽然解决了中央和省级财政的划分问题,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好省级同地级,地级同县(市)级,县同乡镇的财政和事权的划分问题。总的情况是凡是,好的稳定的财源、税源都向上收了,而困难和包袱都放到下面去了。
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国税所、地税所设立了,财政所也设立了,但中西部地区的乡镇多数没有什么二、三产业的税源,几百人的工资要发的,哪里来?一是向农民摊派,二是借债,农民负担又加重了。这个问题已经七年了,现在仍有相当多的乡镇不能按时足额发工资,多数乡镇背着沉重的债务。
现在农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机构庞大。大量的半脱产、不脱产人员,中央1998年开始的机构改革,这两年贯到乡里了,一再申明要精减这些人(一个乡镇正式编制平均只有30人左右,实际平均在100人以上)(不包括乡村教师),超编在300万人以上。要裁减这些人很困难,一是现在各级布置下去的如此多的工作,客观上汉有完全减掉。再减,首先要减事,减任务,而这些人在乡镇工作,也是种谋生的手段,是就业,减掉这些人,这几百万人的就业也是问题。
2.镇债务沉重。据1998年农业部等6部委调查,中西部的乡镇平均负债是400万元,村级负债是20万元。财政部财政所的统计是乡村两级2000年的债务是3200亿元,有学者估算,现在实际已超过5000亿元以上。
现在的财政体制不改。不仅老债还不掉,实际也无财政保证乡镇的正常运转。因为乡镇干部要自己去收钱给自己发工资。现在许多乡镇长、书记在借债、还债,躲债中过日子,他们是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
有一部分乡镇,收不到钱,无力运转,只好放假自谋生路,实际是瘫痪了。国务院发展中心有几个干部到宁夏一个偏僻乡镇去调查,去了三次,乡政府大门锁着,第四次去还是锁着。门外不远有个老汉在放羊,上前询问,乡干部到哪去了。老汉说好久不见他们了。后来又补了一句:“看样子共产党好像要撤了。”
3.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农村社会矛盾冲突严重,群体事件时有发生。
前面说过,在发达地区,不少乡村干部,为了搞政绩,以地生财,率先实现现代化,搞开发区,工业园区,滥占乱占农民的耕地,有些地方为了成片开发,不惜拆农民的老屋,挖农民的祖坟,由此引起了严重的社会矛盾,正在酝酿着更大的矛盾,有人说这几千万失地无地农民,是一颗不定时的经济炸弹!
在中西部地区,乡镇财政拮据,债务沉重,只好向农民摊派,政府搞了费改税改革,农民减了负担,中央财政300亿投入是不够的,不少地方不久就出现反弹。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冲突屡有发生,现在民告官的案件日渐增多。2000年农民上访上告的总数第一次超过了城镇。国土资源部上半年群众反映征地纠纷,占上访总量的73%,其中40%的上访人是诉说征地纠纷问题,其中87%是反映补偿不足,安置不当的问题。国家信访局2002年受理土地征用的初信初访共4116件,都是农民反映失地失业的问题。其中浙、苏、闽、鲁、粤五省占41%.农业部的来信来访中2001、2002两年有关土地征用和流转问题的都在50%以上。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