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7 13:21:37 作者:韩俊来源:爱思想
第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就是要抓好乡村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五大振兴是五个着力点。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任务繁重,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农产品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要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要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实现人才振兴任务迫切。乡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经营管理、基层治理等方面的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问题突出。没有人才振兴的支撑,乡村振兴难以实现。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建立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和农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
实现文化振兴任务艰巨。现在农村要移风易俗,陈规陋习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农民的人情支出负担仍然比较重,自强自立精神还不够,“富口袋、富脑袋”工作还不平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要付出巨大努力。这方面的欠账还是比较多,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健全,一些地方生态经济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实现组织振兴刻不容缓。现在一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村民自治组织功能也未能有效发挥。这方面各地有一些新探索,比如山西临汾从市、县、乡镇选派机关干部到村里任党支部书记,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首先我们当然要培养好本土干部,但是有一些软弱涣散的村,还要采取点过硬的新措施。
总的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已经实现了良好开局,乡村振兴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乡村振兴四梁八柱的制度设计、政策设计也基本完成了预定的一些任务和要求。今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在即,从“十四五”开始要转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三农”工作重心要全面转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对标国家现代化目标,认真谋划“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抓紧研究制定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跟脱贫攻坚一样,乡村振兴要真刀真枪地干,真金白银地投,力争通过“十四五”的努力,干出名堂来,让乡村面貌能够为之一变,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第六,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本质所决定的。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当前来看,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收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要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农民增收形势比较严峻。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3.7%,扣除物价后实际增长率-1%。特别是用工需求在下降,一些农民工春节以后没有顺利返城,一些返城农民工受到用工紧缩的影响又“二次返乡”。这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有一个合理的增长,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第七,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承包地要实现三权分置,这已经写入土地承包法,这是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我国小农生产是必须长期面对的基本国情。土地流转是一个必然趋势,但不能人为地加速这个过程。一定要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的度和节奏。土地经营规模一定要适度,不能盲目贪大。要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必须要高度重视各类农民合作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合作社就是新时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稳、步子迈得开。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又进一步强调了这方面的要求。去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实施了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家庭农场发展培育计划。现在全国农民合作社200万家以上,到6月底家庭农场已经超过100万家。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农业规模经营户接近400万户。这些农业规模经营,大部分都是符合家庭农场的条件,我们不能把家庭农场的门槛搞得太高,要加快把符合条件的规模农业经营户纳入家庭农场范围。
承包地确权登记办证工作,历时6年基本完成。我们为2亿多农户颁发了承包地证书,涉及到11亿个地块、16.7亿亩承包地。下一步,要稳步开展二轮承包到期后延包试点工作。我国二轮承包到期集中在2024-2028年,“十四五”时期要全面做好二轮承包到期后延包准备工作。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现代化不能把农民“挤出去”,不能强制推土地流转,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能只顾大户。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政策基本面还是要照顾到大多数农民。强调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划一条底线,农村改革无论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把农民的利益改损了。
第八,坚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这是我们“三农”工作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不能就农业论农业,也不能就乡村论乡村。乡村真正要振兴,乡村发展和城镇化发展必须协同推进。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在推进,农民进城还是大的趋势,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个客观规律。推进城镇化要回归到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这个本源上来。2019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减少到5.5亿人,城镇化水平已经突破60%。当然,现在很多进城农民还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很多人户口还在农村,我们城镇化还是进行时。据有关研究,到2030年我国人口峰值将达到14.5亿,城镇化率按70%计算,今后10年左右还有1.25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去。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市反哺农业、工业支持农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九,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分类指导、循序渐进,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不能代替农民选择,不能为农民做决定,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任何一项政策实施,要看农民是哭还是笑,如果农民哭那就有问题了。
做好新时代党的农村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症下药、量体裁衣,要用好尊重基层创造这个法宝。农村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改革的底线是清楚的,但这些重大的改革方案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怎么落下去,具体的路子怎么走,具体怎么组织实施,上级不能够包办,也包办不了,还得靠地方和基层去创造、去探索。很多同志讲,有一些难题,我们坐在办公室里,是想不出答案来的。也不可能制定出一个包罗万象的、一用就灵的政策方案,但是一到基层都有解决的办法。当然,农村基层创新创造也要在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基本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来开展。要充分相信基层、尊重实践、鼓励创造,营造良好的改革创新宽松氛围。该松绑的要松绑,该放权的要放权,该激励的要激励,该容错的要容错,一些看不清的改革探索还要分析。不急于肯定,当然也不能急于否定,看准了就要及时完善总结推广。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充分考虑基层实际,了解和理解基层难处。当前,特别要规范村级工作事务,切实减轻村级负担,鼓励各地立足自身资源条件,开展符合实际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前,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到农村去,到农民中去,及时掌握新情况、新问题,为中央制定政策提供第一手情况,把党的农村工作做好做扎实。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