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蔡文成: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

时间:2019-05-28 08:57:28 作者:蔡文成来源:《理论与改革》2018年03期 ​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治理体系的法治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稳步推进,社会治理规范的逐步健全,社会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村民依法自治不断发展。但是,农村基层社会在依法治理方面仍旧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法治精神和法治观念亟待加强,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多元主体缺乏法治规范与约束机制,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不力;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法治理能力较弱,不善于运用法律思维以及法治方式来处理基层社会中发生的各种矛盾、纠纷和冲突。三是保障民生民权的法律体系不全,法律教育、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供给不足;四是乡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尚需完善。所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必须健全农村治理的法治体系。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治理方式的创新性

  农村社会治理是复杂的社会工程。乡村治理方式创新对传统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方式、方法进行了变革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村治理体系。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环境优化不够,治理方式上重管制轻协调、重堵轻疏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不足,尤其针对当下频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其有效处理依赖于方式方法的合理合法、时间时机的及时恰当,而这些也正是基层党组织处理社会矛盾时匮乏的,最终可能引发引发关联性社会冲突、突发性社会矛盾、聚合性利益纠纷、对抗性权益诉求日益增多[11];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方式不够多样、方法不够完善。乡村治理显著的特征就是多元化和网络化,但是当前基层党组织在沟通、参与、协商、执行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运作、保障、监督等一系列的社会治理体系,所以无法应对当前治理中的各种问题。三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思想认知以及能力素质方面不足。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对象是农民,这一群体有着独特的群体特征,但是对于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民族宗教习性等方面不够了解,不善于“柔性”方式进行治理;四是乡村治理呈现出动态化、利益化、多元化、等多种特征,使得治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大,对基层党组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必须进行农村治理创新。

四、乡村振兴与基层党组织的治理现代化


  农村治、天下安、国家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核心作用,实现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的现代化。

  第一,树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乡村治理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12]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中心的乡村治理,必须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新理念,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坚持系统治理的方略,基层党组织把乡村治理作为系统工程,系统规划、全面部署、持续推进。坚持依法治理的方式,基层党组织带头学法、普法、守法、用法,依规治党、依法治村。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基层党组织要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依靠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分工合作,形成治理合力。坚持源头治理的观念,基层党组织以问题为导向,追根溯源,标本兼治,从源头上解决影响农村社会发展稳定的各种深层次问题,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第二,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乡村治理体系。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扎根农村社会,通过党组织服务功能再生产,让村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吸引村民参与村务合作共治,进而推进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13]《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14]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乡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和协调的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治理体制,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强大合力。始终坚持“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法治是基础,是一种“硬治理”,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德治是灵魂,大力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时代元素和新风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自治是核心,“正是村民自治研究的深化,乡村治理作为一个沉寂多年的问题重新为学者所提及并关注”,[15]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形成多元协作互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第三,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乡村治理能力。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关键在人,关键在基层党员干部。一要优化党员发展工作,实现党员总量的有效控制、结构的优化提升以及质量的提高,民主、公开和公正地吸收优秀青年、致富能人、返乡工人等加入党组织,优化乡村党员的结构素质,夯实乡村治理的基础。二要实施“农村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主体支撑,吸引高校毕业生、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积极为基层干部的实践和成长搭建平台。三要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注重组织培养,强化党性教育、法治教育、公仆意识教育,加大选拔和培养基层干部的力度,激发基层干部干事的活力,培养党员干部乡村治理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第四,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乡村治理方式。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是根据党的政治任务和主客观环境与时俱进的,必须有创造性和灵活性。一要完善乡村党员干部服务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实行农村党员干部普遍联系农户制度,健全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了解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疏通乡村治理方式创新的源头活水,二要加强乡村治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利用新媒介、新技术、新传播手段和新沟通手段,用现代科技元素创新治理方式,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三要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构建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的利益表达、利益保护、利益诉求化解机制,形成完善的乡村治理的组织框架,构建完备的群众利益维护体系。四要创新并完善服务载体、服务方式、服务机制,使党员、党组织潜移默化地贴近群众、深入群众,在服务的过程中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实现党对社会的领导。

  第五,营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乡村治理环境。提高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一要健全和完善现有的基层党组织治理网络,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纵深发展和广度延伸,增量组织网络,逐步形成多元协作互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二要建立健全乡村监督机制,把村务监督纳入制度化轨道,通过开展常态化、规范化的监督,实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进村级反腐的制度化建设。在完善和健全基层党组织治理网络和监督机制的基础上,逐渐打造理念创新、过程规范、结构合理、制度优化的乡村治理环境。

  参考文献:

  

[1]袁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1).

  [2]陈文胜.以“三治”完善乡村治理[N].人民日报,2018-03-02(5).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4]李小新.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N].光明日报,2017-11-27(2).

  [5]冉鹏.抓实群众组织力这个基础[E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11-07.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107/c409497-29632128.html.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