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4-05 21:19:11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媒体认为“土地财政”阻碍中国经济转型
作者:渡边利夫 来源:参考消息
【日本《东京新闻》4月3日文章】题:中国能否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中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3月举行,期间通过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温家宝总理在会议结束后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我们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画政府并非今年首次提及。
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在于,在外部对出口依赖程度高,在内部对投资依赖程度高,而个人及家庭消费始终处于低迷状态。高出口依存度会引发贸易摩擦,高投资依存度会导致投资效率处于低水平。发展个人及家庭消费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使经济增长重心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这一方针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提出。
然而,“十一五”规划实施期间,受雷曼兄弟公司破产风波冲击,中国对外出口额骤减。为阻止经济增长率降低,中国政府大规模出动财政并实行金融宽松政策,使本国经济率先实现了复苏。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对投资依存程度进一步提高。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此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紧急课题,是理昕当然的。但地方政府似乎不愿调整其经济发展至上的路线
中央政府吹起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笛,地方政府却无法遏制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冲动。大力振兴企业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并设立开发区招商引资。另一方面,由于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不大。养老、医疗、教育和环保等领域受到地方政府轻视。经济发展成效仍为衡量地方政府政绩的标准,投资自然备受青睐。
为拓宽投资财源,地方政府支付少量补贴从农民手里征用土地,并将之让渡给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一半左右的预算收入是通过这一方式所得。这一收入属于“第二财政”,不会纳入预算框架,无须接受中央政府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去年中国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收入”实际上相当于国家财政收入的33%。
中国房地产价格飞涨推高土地竞标价格,有利于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因此,限价手段可以说“名存实亡”。如果地方政府能够自由操纵土地价格并进一步扩大投资,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很可能化为泡影。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未能推出具体政策,正反映出剥夺地方政府“既得权益”的难度。
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可能仍会持续一段时间。笔者认为,照此下去,中国经济终有一天会遭遇投资的逆反效应。(作者系日本拓殖大学教授)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何增科:中国政府创新的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