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2-07 21:00:56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王石川:应正视“警服男”引发的布衣之怒
5日14时20分,在长春市工农大路与红旗街交会处一大型商场旁,很多市民将一辆红色的马自达轿车围得水泄不通,并大喊着:“打死他!别让他跑了!”一名老人和一名年轻女孩坐在地上,手捂着头部,头发凌乱,表情痛苦。据目击者称,一名穿着警服但并非警察的男子驾驶红色马自达轿车先是撞倒老人,之后对老人和其女儿大打出手,还口出狂言:“我有的是钱,我打死你们,我包钱给你们……”男子嚣张的气焰让在场市民愤怒围攻,男子躲进车内3小时。(12月6日《城市晚报》)
可以说,这是一场不大不小的啸聚事件,审视该事件,如果说这个牛哄哄的“假货”令人悲叹,那么该事件背后的布衣之怒,则令人震撼。
近期,已经发生多起类似事件,导火索极其微小。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民众越来越易怒的时代,他们一看到不平之事,内心立马升腾起正义感,在短短时间内,民众就能啸聚起来,在愤怒火焰支配下,有时还会采取一些“过激”手段。
近年来,学界有人提出“无直接利益冲突”这个概念。大意是指,不少参与群体事件的群众,本身并没有直接利益诉求,而是因曾经遭受过不公平对待,长期积累下不满情绪,借机宣泄。此说不无道理。以此案为例,围观群众与被撞女子并无关系,但当她受到侵犯时,一下子激起了民众的正义感。这也许就是因为,在我们周围,有太多的人耀武扬威、倚强凌弱,这些人、事最容易引发众怒。与此同时,在现实中,我们或多或少遭遇过不公,心中有怨气、怨愤而无法释怀,一遇到此情此景,便借机释放出来。就像此前不久,安徽池州市发生掀车门事件后,当地主要官员总结的那样——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由于一些矛盾长期积累没得到有效解决,部分群众因自身利益受损而压抑的不满情绪,借这一偶然事件形成了集体宣泄。
假若社会越来越“干燥”,那绝不是好事。那么,何以减少类似的布衣之怒?一方面固然可以轻松说,布衣们应该多一些冷静、少一些冲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有权者不能滥权和乱权,不能刺激民意;有钱者不能耀武扬威,挑逗民意。《人民日报》曾刊文说,只有不断完善国家的政治文明,实现公平与公正的社会秩序,(民众)愤怒之气才能渐渐消解,公民才能以更具理性、建设性的视角厘清问题、观察社会。显然,归根到底,只有公平正义至上,只有权力被约束、资本被降服,社会秩序良好,布衣之怒才会少一点。此外,还需构建民众释放愤怒的渠道,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多一些减压阀,民众的压力、怨气就会更好地排遣。
----中国社会治理网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习近平考察重庆掌声再次响起……
下一篇:戴秉国谈中国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