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金建方:生态主义的信仰——坚守人类的基本使命

时间:2019-03-18 15:48:30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8133 访问专栏


  生态主义的信仰就是:

  对地球生态的心灵归属;

  对客观规律的不渝遵循;

  对自身使命的认知坚守;

  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关护。

  今天讲生态主义信仰的第三部分:对自身使命的认知坚守。

  生态主义的信仰,首先是对地球生态的心灵归属,也就是说: 要以地球生态体为本,而不是以人自身为本。


  人类是自然生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类出现或消失后,自然界依然存在。人类社会运行,也是受自然生态规律支配的。简单地强调以人为中心,而忽略了自然界对人类生存的关键作用,一定会受到惩罚。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基本使命就是:以地球生态体为本,致力于维护自然与社会运行的通畅与平衡(以下简称“人类基本使命”)。

  我们可以把地球生态体简称为自然。但这个自然是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自然界整体。

  以地球生态体为本,不仅仅是说要把心灵归属于地球生态体,还要有地球生态视野,要从这个角度上去观察思考,主导人类自身的活动。而不再只是从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传统视角出发,去考虑问题,制定方针,开展经济和社会建设活动了。

  换话说,当代人类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要以财富分配上的均等,获更多的自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繁衍子孙后代为其主要诉求了。当然,人类仍然要考虑物质上的需求。但是,物质需求不应该再是主导人们行为的根本原因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主义的追求,已经超越了170年前,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理想“追求。

  为什么“生态主义”能够超越以物质分配平等为诉求的“共产主义”? 看看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灾难,看看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人们就会明白了。用一句通俗的话讲。人们不能只顾自己,而不再顾及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了。因为地球生态环境毁灭了,人类追求的财富,获得的自由与发展的空间,也都会全没有了。今天,你可以逃离中国,到生态环境好的国家定居。明天你能逃离地球吗?

  沧海桑田。历经一百七十多年来的巨变,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时代,又开始面临着众多全新的问题:

  第一、人类和自然的矛盾开始激化。在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指导下,人类开始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环境急剧恶化,资源枯竭,气候变暖,荒漠化蔓延,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大批生物灭绝,由此造成人类自身的整体生存危机。特别是在人权观念干预下,世界人口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30来亿,急速增长达到现今的70多亿,很快就会突破100亿人口。届时,人与自然的矛盾将会更为激化。

  第二、社会中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为保护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制度。无收入或低收入人群,其就医与上学完全免费。还会受到各种生活补助,包括免费餐饮和食品券。无收入妇女生育子女,还可以从政府另外领到每月的生活费。所以美国独身男子非常普遍,社会犯罪率也居高不下。这种情况一代代地传递下去,游手好闲的人越来越多,贩毒与犯罪日益猖獗,监狱人满为患,国家财政难以为继。随着收入水平普遍下降,中产阶级的人口比例开始缩减,纳税人口也就越来越少。富人也在不断地向外转移财产。继而,各种社会对立事件开始频发,执法警察被射杀,人权法治社会已经面临着全面解体的危机。

  第三、人权法治在世界范围推广则引发更多的矛盾与对立。当少数发达国家独自享用广大世界市场时,人权法治社会的内在矛盾还不明显。当市场经济推向全球,新兴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便产生了虹吸效用,工业企业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社会族群间的对立也就越发激烈。特别是人权法治在世界范围被不恰当地推广,又会引起地区战乱,难民流窜,大量移民涌入,从而加大了社会内部种族和宗教的冲突。本月新西兰清真寺大规模枪击案件,就是这种矛盾继续激化与扩散的直接后果。它说明,地球上已经没有净土。种族宗教冲突遍及全球,上升为当代人类的主要矛盾。这其中,当然包括了美国边境墙冲突,以及与移民和贸易相关的各种冲突。

  第四、人本主义的价值理念受到新兴技术的严重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广泛采用,就业岗位迅速减少。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或需要救济的人数则大为增加。特别是当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可以克隆人类自身时,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就变得如此地苍白无力,缺乏道德准绳及有效的价值评判办法。

  以人权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已经不再适用当今世界了。它解决不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解决不了人类自身的矛盾,也无法应对新兴技术的挑战。

  当人类的活动可以轻易的改变这个星球,可以随时毁灭人类自身时,我们需要新的“人类基本使命”,并以此作为核心理念,构筑一个全新的思想价值体系。

  人类的基本使命不仅仅是要以地球生态体为本,人类还应主动地去维护自然生态和地球生态运行的通畅与平衡。这是人类基本使命的第二层意思。这层意思更为重要。

  "运行通畅"与"协调平衡",是生态体运行的两个最基本的规律。简称为"运通规律"和"协衡规律"(详见《人类的使命》,第十一章,东方出版社,2018年7月)。

  顺便讲一下,"人类的基本使命"这个概念的提出。我也是受一位美国书评专家的影响。我有一本英文书,«社会生态通论»,于2014年在美国,由AuthorHouse出版社出版。2015年年初,美国AuthorHouse出版社,请美国权威的书评杂志,Kirkus Review,的一位书评专家,对该书进行了评价。

  这位美国书评专家的评论,对我后来写作出版新书«人类的使命»,有较大的影响。我从中有一个重大的领悟。他写道: "作者侧重于生态科学,即生物体及其环境之间的科学,使之不同于狂热的环保主义者。他的论点更看重于: 如何认识,并用最好的方式来运行我们的星球,少谈对破坏环境而造成的不良生态反应。"

  生态主义的信仰,其主体部分,就是对人类基本使命的认知,就是要用最好的方式来运行我们的星球。

  这是不是说,生态主义的信仰将会取代旧有的信仰呢? 现在还不好这么说。但至少,我们是要为人类社会找到一个最大的信仰公约。要共同奉护地球生态体,依照自然规律行为,平息各种所谓的"文明冲突",还人间一个太平。这也是我们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赋予的全新涵义。

  顺便再谈一谈。生态主义不是一个单纯的唯物学说。它涉及了人精神层面的信仰。信仰是对超人间自然力量的崇拜与遵循。

  一般的唯物主义很少涉及到信仰层面。你看孔子的无神论,也只是谈对大同世界的憧憬。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也只是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前景。他们的研究领域都在人类社会的范畴之内,很少超出人类社会,并上升到自然层面和超自然层面。

  由于唯物主义研究范围的局限,西方的宗教人士和唯心主义人士,常常讥笑唯物主义者。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唯物质论,就是只追求物质财富和物质生活。我们中国有12多亿人没有宗教信仰。所以,也常被大家取笑为只“信仰金钱”。

  生态主义则不同了,生态主义超越了人类社会研究的范畴,上升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的使命»那本书里,共分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和自然"。第二部分是"人和社会",第三部分是"人和自身"。信仰篇是归在人与自然的部分中。后面我还要再谈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人和自身的关系。

  说来也巧,中国的三大宗教,儒,釋,道。其中,道教主要涉及人和自然的关系; 儒教主要涉及到人和社会的关系; 佛教主要涉及到人和自身的关系。而生态主义是三者都兼顾了。

  所以,生态主义与绝大多数唯物论是不同的。生态主义涉入唯物和唯心两种主义研究的范围,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思想理论,是一个兼而有之的思想理论体系。

  “人类基本使命”是在智能大爆发开始后,人类被赋予的全新使命。它将贯穿整个生态文明时期。尽管人们活动在不同生态体中,充当不同角色,承负着各自的角色使命,但是,人类基本使命仍然是统一的,具有全面管控力的使命。如同宪法与其它法律的关系一样。

  对“人类基本使命”这个全新提法,许多人会产生疑虑:为什么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可以尽情地追求物质财富,争取自身的地位和权利,享受“万物之灵”的愉悦?为什么现在要去思考,如何以生态体为本,去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变成一个忠实的“地球守护人”了?为什么不继续奉行“以人为本”,或者“以民为本”的基本理念呢?

  答案说来也简单:这是人类文明使然。当人类社会物质资料极大丰富后,就会逐渐脱离了原有的“生存模式”——为人的生存努力奋斗,而进入新的“完善模式”——追求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因此而被赋予了这个全新的“人类基本使命”。

  为了厘清答案,还是让我们再次回顾一次人类历史吧!

  人类从最初的森林古猿分化出来,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由猿人变为直立人。这期间,人类仅仅是自然界的一个动物物种,就象母体中的胎儿一样。

  当人类从直立人进化成智人,能够使用简单工具时,人类的历史正式开始,如同婴儿呱呱落地。

  在人类进化成现代智人后的数万年间,主要是以狩猎和采摘为生。那时,虽然发现了火的用途,也解放了双手,可以劳动,但是人类仍然处于一种获取者的状态,与其他异养生物一样,仅靠大自然的恩赐为生,是食物链中的消费者,不是生产者。

  农业文明使人类的角色发生重大转变。人类开始从自然界的“获取者”成为了“生产者”。人类直接种植绿色植物,养殖家禽家畜,畜牧牛羊,以此获得食物。因此,人类的生活开始安定了,族群逐渐繁衍扩大,并有闲暇从事文化艺术活动。这期间,人类仍是自然界中的一群被庇护者,需要“靠天吃饭”,需要常常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那个时代,获取生存资料仍然为人类第一要务。

  农业文明使人类走进童年,有了童年梦想,会讲童年故事。这期间,各种文化,包括宗教,慢慢地兴起。孔子的大同世界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那个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工业文明以蒸汽机、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把人类带入“制造者”的年代。劳动效率大幅提升。物质财富快速涌现。物质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存所需物质资料的压力开始降低。

  工业文明使人类进入少年时代,智能逐渐地发育起来。这期间,人类追求主要的目标仍然是:更加丰富的生活资料;占据更大的生存空间;繁殖后代子孙。人们也希望拥有更为平等权利,更多地人身自由,享受更好的社会机遇和福利待遇。而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这个时期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人不会嘲笑自己童年时代的天真烂漫,也不会鄙视自己少年时代的叛逆。每个人都是从幼年成长起来的,也都会珍惜那逝去的一段美好时光。

  从今往后,人类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人类的智能将会快速发育,逐步地成熟。

  此时的人类,在自然界中举足轻重,能够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拥有了可以轻易毁灭自然界以及自身的能力。因此,人类需要去深切地反省,改变以往的行为方式,重新认识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功能作用。

  进入成年期的人类,将逐渐地摆脱自然界生物本能的束缚,脱胎为新的自然存在角色。

  人类需要审视自身命运,明确其在自然界中定位。目前人类正在成熟,将会开始肩负起维护地球生态圈的历史使命。要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一个全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社会的活动应该符合,并首先要满足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职责。人类社会应该明确其在地球生态体中,特别是在自然生态循环系统中的功能角色,了解自身的角色使命与责任,通过有组织和有秩序的活动,充分发挥其在自然界的功能作用。人类应该尊重并维护自然生态,在可持续发展和生存过程中,有效地利用资源。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