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宋鲁郑:十年后,欧盟对中国的战略作用会下降

时间:2021-04-07 14:30:37 作者:宋鲁郑来源:观察者网阅读:9378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

近日,因为抹黑中国新疆“强迫劳动”一事,原本在特朗普时代有所拉近的中欧关系又生变数。全球两大经济体相互制裁震动了全球,有人担心双方去年年底刚签订的中欧投资协议要有变故,更有人担心欧洲是不是要站在美国一边遏制中国。

其实表面上看是中欧相互制裁,但美国的因素不容忽略。面对同样的议题,特朗普时代欧洲就拒绝和它联手,到了拜登时代却协调行动了。事实上美国也很清楚,欧洲不过借美国的力道展现一下存在感,也向中国展现一下新的交易筹码,欧洲并不会真的要站在美国一边。前几天到欧洲访问的国务卿布林肯干脆直言:不要求欧洲盟友选边。按说作为美国的盟友,欧盟站在美国一边是应该的,只是美国已经深刻意识到在现在形势下,欧盟既不想,美国也同样做不到号令欧洲了。

要想解读其中奥秘,就要分析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中欧关系。

影响中欧关系的积极因素

大国之间,最根本决定双方关系的必然是战略因素,而不会是具体细节问题,双方的战略需求或者冲突是第一位的。很幸运,中欧之间没有战略冲突,却有战略需求。这个需求就是中美战略竞争。

已经产生自主意识的欧盟,认为中美战略竞争是它解决自己内部问题进而集中精力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期。一是中美都需要自己,在相关利益上都易对它让步。二是欧盟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一体化整合、恢复经济活力、种族问题、民粹主义崛起等都需要很长时间化解。因此中美长期的战略竞争符合欧盟战略利益。

我这里先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欧盟产生自主意识。这固然是欧盟自身发展的结果,但真正促成实现的却是特朗普。一方面是展现了强烈的单边主义,处处损害欧洲利益。另一方面还认为欧洲盟友都是包袱,都在占美国的便宜,所以他竭力要摆脱欧洲盟友。过去欧洲盟友要脱离美国的控制,是要惹怒美国而且要付出很大代价。但现在美国主动要和欧洲盟友切割,这个代价就不存在了。

所以,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尽管欧盟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却不会选边,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利益去选择。哪一方的提议符合自己的利益,它就会站在哪一方。比如美国要求中国更加开放市场、保护知识产权等,欧盟会站在美国一边。假如中国提出反对单边主义,欧盟则会支持中国。如果是某种较为中性的争端,欧盟就会看哪一方给予的回报更大。就如同亚投行,美国反对,但由于回报高,欧洲照样选择加入。

欧盟这样做还有一个考虑,这次拜登只是险胜。尽管特朗普应对新冠疫情是灾难性的,但他获得的选票仍然超过7400万。未来四年,美国很难排除特朗普或者特朗普主义不重返白宫。

而且我认为,如果竞争中某一方明显处于劣势,欧盟为了使这场竞争长期化,使自己的战略机遇长期化,而会选择站在弱势一方。

拜登新政府不会放弃拉拢欧洲。图源见水印

至于中国,对欧洲的需求也是战略性的,是平衡美国的战略竞争压力。中国的战略目标很明确,欧盟要保持战略中立,能够在某些议题上配合中国就是锦上添花。未来十年是中国崛起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最后战略时刻,中国非常需要欧盟。十年以后,欧盟的这种战略作用就会下降。

所以,正是由于中美的战略竞争,使得中欧有了战略层面的需求。目前及以后一段时间,中美战略竞争就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

除了战略因素外,其它因素当然也不能忽视。这里首推经济因素。

目前中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底谈了七年的投资协定也终于达成,双方的互补性和相互依赖日益增强。特别是中国对欧盟的轴心国之一德国影响更大。这次疫情中国又率先复苏,德国媒体感叹:中国率先从疫情恢复,德国是多么幸运。2019年,德国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高达70.8%,中国仅为31.87%。考虑到德国在欧盟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经济因素对中欧关系的影响被放大了。

另外由于全球产业链是在几十年全球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很难改变,中欧关系的相互需要和依赖很难强行拆开,其成本和代价极其高昂,今天的欧盟没有任何理由去这样做,而且中美竞争将迫使中国在经济上向欧盟倾斜。

单纯从经济角度看,中国能够提供给欧盟的筹码和回报远超过美国。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中国国家资金充沛,投资能力强,特别是中欧互补性强,欧美则是竞争性强。美国强过中国的是它可以给欧洲提供安全保障,但中国并不是欧洲的安全威胁,这主要是针对俄罗斯,安全在中美欧之间并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就是两个重要而且能够影响到中欧关系的国际因素,而且主导权都在中国一方。

一是非洲。非洲因素主要对欧盟另一个核心国家法国比较有效。法国全球大国地位主要展现在它和非洲的特殊关系,马克龙在竞选总统时出版《变革》一书,谈到外交部分,主要是谈非洲,中国和美国都是一笔带过。中国在非洲的存在令法国一直心存警惕和不安,中法之间真正能够触动法国的并不是经济利益——中法之间的贸易额仅占法国对外贸易额的7%-8%,更不是价值观,而是非洲。只要中国在非洲照顾到法国的利益,就会令法国不反对中国或者更加明确地支持中国。

法国对中国之所以重要,除了它在欧盟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有一个原因,即法国是最积极推动欧盟自主、走独立道路的国家。

二是气候变化。欧盟对气候变化一直高度重视,民意压力也很大,所以一直全力推动。虽然气候保护从道理上讲是每一个国家的责任,但实际上欧盟成为主要的责任方。对于其他国家来讲,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就是支持欧盟。所以表面上看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做为,也是为了全球和自己,但至少从国际关系上讲,成为中国和欧盟博弈的一张牌。奥巴马时期,也曾为了拉中国支持气候变化,而在不少领域暂停对中国施压。

第四则是中欧的文明特性。中华文明和平内敛,一向不愿意用武力手段去解决争端,更多的是经济和外交手段,同时不会主动向外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不会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模式。经历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则丧失了再度寻求世界霸权的意愿,中国的崛起对欧洲至少不是威胁,更多是一种机会。这决定了双方不会产生根本性、结构性冲突。
 

影响中欧关系的消极因素

影响中欧关系最大的消极因素,就是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与无形竞争。

中欧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差异性很大。欧盟相对于美国,不仅一向强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而且往往不和经济问题挂钩:即使双方关系再好,经济合作再多,也仍然不会把它排除在两国之间的问题清单上。欧盟民意对价值观的问题也同样在意。这和美国为了国家利益可以放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不同。

然而单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讲,是无解的。如果美国打这种牌,中国在其他方面妥协就可以化解,但和欧盟,它就事论事,谈的就是价值观本身。所以,尽管双方不会因为价值观问题而决裂,欧盟也很难采取实际的制裁行动——除了一些象征性的制裁,比如限制少量官员入境,但却一直能在双边关系的发展上产生负面影响,伤害双方感情和信任,比如香港、新疆、西藏问题。

点击查看大图

另外由于中国迅速崛起和应对重大危机的成功,中国模式同样也对欧盟日益形成挑战,欧盟越来越担心中国价值观对欧盟的冲击。目前匈牙利、波兰等国被欧盟认为日益专制化,更加重了欧盟对中国模式的忧虑,双方在这个层面的冲突也会不断上升。

如果说过去价值观之争只是欧盟单向对中国施压,现在则演变成中国的成功也对它的价值观产生了强大的压力,这个层面的博弈已经是双向双重的,双方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远超过去。

第二个消极因素则是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合作,客观影响到欧盟的团结和凝聚力。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欧盟日益处于困境,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应对挑战,这导致许多国家在危机关头倒向中国。比如2009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一方面欧盟要求希腊进行私有化,但另一方面却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或者有意愿购卖,最后中国入场。由于欧盟决策需要各国一致同意,在涉及中国的人权问题时,希腊就投了否决票,欧盟自然认为中国是在制造分裂。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