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谈养生

时间:2020-09-25 10:55:00 阅读:6401


  李济仁

  “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当代“新安医学”的代表。1943年,李济仁先后师从新安名医汪润身、张根桂研习中医,1957年与张根桂之女张舜华结为连理,夫妻两人共同成为新安名医世家、国家非遗“张一帖”的第14代传承人。行医60余年,形成了独特的诊疗特色,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顽疾的治疗。

  年近九旬的李济仁教授1931年出生于安徽,如今仍然坚持出诊为患者服务。他面色润泽,思维敏捷,声音洪亮,步履轻盈,是众人的养生榜样。

  李济仁教授将自己对于秋分时节的养生感悟分享给大家。

  他说:“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

  秋分时节养生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养阴滋润祛秋燥

  秋季“阴气始长,阳气始衰”,大自然中的阳气开始下降,人体中的阳气也随之下降并向内敛藏。

  这时人们在养生方面需要适应秋季的变化,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

  还要注意秋分时节昼夜温差大,午间艳阳高照,早晚凉气袭人,一天好像是要经历好几个季节,若调护不周非常容易受风感冒。

  所以老年人要及时增减衣物,掌握好“春捂秋冻”的尺度,既不触冒风寒,又不被温热余邪所困。

  “秋冻”有利于阳气收敛,让我们的身体冻一冻,可以培养抵御冬天严寒的能力。

  秋分时节,神气要收敛,精神要安宁,思维也要趋于平静,精神不要向外张扬,这样才能适应秋天的肃杀、阳气收敛的特征。

  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的精神活动和体内的阳气同步,有利于阳气收敛。

  另一方面,精神的宁静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一种引导的作用,使我们周身进入一种平和的状态,来适应秋季冷暖交替的多变气候。

  在防治疾病方面,李济仁教授说,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根据季节变化特点首先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该原则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重视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在春夏注意养护人体阳气,在秋冬养护人体阴气;

  一方面要求医家借助自然界春夏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对阳虚者用助阳药;秋冬阴盛阴降(收),人体阴气有顺之欲盛欲降(收)之势,则对阴虚者用滋阴药,以求更好地达到扶阳助阴的目的。

  秋天气候肃杀,天高物燥。

  若人体津液耗散太过,或素有阴津亏乏之患,则易感燥而生“燥病”。

  若燥邪伤及肺阴,则可出现口鼻、咽喉、皮肤干燥,干咳等症状,也可引发燥伤胃肠、燥伤肝肾等内燥证。

  在治疗上,《黄帝内经》曰“燥者濡之”,治燥总不离滋润一法,而滋润实质是养阴。

  养阴药诸如生地、沙参、麦冬、天冬、石斛、桑葚子、旱莲草、太子参等均具有滋润作用。

  故凉燥者,治当辛润;温燥者,治以甘寒滋润;内燥者,辨其脏腑精血之燥而濡养之,均需选用养阴药以滋阴润燥。

  秋季易患燥证,常用清燥救肺汤、桑杏汤、麦门冬汤、增液汤等,此即秋冬养阴法则的体现。

  二、保养五脏是关键

  李济仁教授指出,养生应注重对于心、肝、肺、脾、肾五脏的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运动养生与自我按摩,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李济仁教授特意为大家讲解了他所创的“五脏保健操”,该五脏养生方法不仅包括运动,还包括心理、饮食、工作、睡眠等多个方面,可谓对五脏的全方位呵护。

  具体方法如下:

  1、要养心,每天晚上临睡前经常按摩手上的劳宫穴和脚上的涌泉穴,可以起到心肾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

  养心主要是养神,在平时遇事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与人交往不计较得失,以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

  在食物补养方面,常用西洋参泡水喝,常吃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气养心阴。

  重视中午的休息。心在午时活动最为活跃,而且这时也是阴阳交合的时候,休息能保住心气。

  2、要调肝,过度疲劳会伤肝,平常的学习、工作、运动都应劳逸适度。

  人卧则血归于肝。定时上床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又能养肝。

  饮食清淡,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

  3、要养肺,早晨起床后经常做深呼吸,速度放慢,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4秒。

  这种方法可以养肺。

  运用闭气法,有助于增强肺功能。

  先闭气,闭住以后停止,尽量停止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来,如此反复18次。

  平时多吃一些有助于养肺的蔬果,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等。

  4、要注重健脾,平时多做一些运动和按摩,以帮助“脾气”活动,增强其运化功能。

  如每天起床和睡前都要做36次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先顺时针用手掌按摩36下,再逆时针按摩36下,然后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的膻中穴120下和脐下的丹田穴100下。

  脾胃共为气血生化的来源,是后天之本,健脾往往与养胃结合起来。

  在饮食方面,每次吃七八分饱。

  平时尽量多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夏天可常吃一些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之品。

  5、要不忘补肾,经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下丹田、关元穴,同时一只手在后按摩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有助于养肾。

  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

  排小便时尽量前脚趾用力着地并咬住牙齿,可以助保肾气。

  李济仁教授指出,养生关键在于坚持,特别是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逐步将其变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时间医学养生法

  1、调整时差疗养法

  李济仁教授说:“所谓时差治疗法就是利用人体生理、病理活动节律制定的一种不用任何药物、针刺等,仅仅通过改变作息、进餐时间来调整人体节律从而愈病的方法。”

  防治失眠。

  失眠是人体睡眠节律周期的紊乱,通常失眠患者为使自己有更多的入睡机会,常常提前睡卧,以求延长睡眠时间,但往往事与愿违,越早就寝越难以入眠,并且心烦不安、思虑焦躁等。

  根据人体生物节律,时差睡眠疗法有利于失眠患者入睡,方法就是将就寝时间比平时向后顺延2~3小时。

  预防心血管病发作。

  心血管病变多在夜间发作,如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

  研究发现,晚餐进食量过多、油腻物过重是本病诱发因素之一。

  针对这种情况,晚餐时间提前在下午4~5时进食,结合量少、油腻物少,可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病变发作。

  2、正确选择服药时间

  李济仁教授指出,服用方药也应结合人体之动态和药物作用之特点,选择最适宜时间,以充分发挥其功效。

  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随时处于动态之中,所以服用方药也应当结合人体动态和药物作用的特点,选择最适宜时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性,使疾病好得更快。

  以肝病为例,认为治疗肝病的药物最好在睡前服,或药后即卧,宜静不宜动。

  这是因为“人卧血归于肝”,药物有效成分吸入血中,流入肝中,肝血流量愈大,药物在肝内有效浓度相应增高,疗效也就越好。

  另外,对于排石方药,结合西医学研究,其作用主要在于松弛、扩张结石所在的管道平滑肌,使管腔增大,利于结石下移外排的机理,白天服药,药后宜动少静。

  这是因为,白天活动较多,有助于药力推动结石,并且白天还可给予大量饮水配合排石。

  除此之外,在服药时间上,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病在上焦的(心、肺部),欲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

  ②病在下焦的(膀胱、肠),欲使药力迅速下达,宜饭前服。

  ③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早饭前1小时或晚饭后1小时),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

  ④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服药前应喝点糖水,这样可以提高杀虫的效果;攻下药在大便后应立即停服;安神药、滋补药、延缓衰老的药物宜睡前服用;安眠药应在睡前2小时服用。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