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中国改革下半场:从效率优先到效率与公平均衡

时间:2020-08-25 10:49:06 来源:经济观察报




  今天的改革难点是,创造平等发展条件的任务尚未完成,规制不平等发展结果的任务已经摆在面前,而且两个阶段的任务又存在矛盾和冲突——提高效率的努力,或许影响公平;追求公平的时候,往往会有损效率。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推进改革开放,需要担当精神甚至付出代价。投身于这场改变中国命运、也影响世界格局的巨大历史变革的人们,或许必须相对淡化个人恩怨得失、荣辱进退,更多地锤炼家国情怀和天下大局精神。

  经济观察报:您不断提到改革开放下半场的问题,也就是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孔泾源:是的,下半场的改革涉及到一个重大问题——社会平等。市场经济需要发展条件的平等,它有效率,但会产生不平等的结果;反过来,只讲平等的结果,没有平等发展的条件,人们不干活,同样饿肚子。改革开放先要解决的是平等发展条件问题,随后也要解决结果平等问题,所谓先富后富、共同富裕问题。但均富比均贫要困难得多,均富既要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即调整利益关系。起点平等和结果平等二者之间的均衡非常艰难。只有找到这个均衡点,改革开放才能真正取得价值正当意义。

  但是,要素的稀缺程度决定了回报的不同水平。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讲,在可以观察到的300来年左右的数据中,投资回报平均维持在每年4%~5%,而GNP平均每年增长1%~2%。资本对劳动的优势,是明显的、也是持久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增速平均达到9%左右,国有经济占有一定比重,利率也长期受到管制,但收入和财富的差距已经十分明显。如果过几年GDP增速降到5%及以下,投资回报率保持国际平均水平,收入和财富差距扩大的矛盾可能更为突出。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再用传统的解决办法——无效率的经济既解决不了人民生活富裕,也解决不了国际竞争能力问题。所以,下半场的改革必须找到一条新路,既实现效率基础上的公平,又保持公平意义上的效率,包括精细复杂的改革创新和民主法治制度建设。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我们要有信心。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理论上也有足够的依据,符合逻辑规律,不能因有争议而产生疑虑。在促成效率与公平协调均衡的改革阶段,我们要汲取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包括教训,积极审慎而又持之以恒地推进下去。

  谈国企改革:通钢事件的信号

  经济观察报:现在回头看,当时我们的国企改革有没有可能改的更好、更公正?

  孔泾源:效率的取得有其公平的代价。如果我们事先把国有企业改革相关问题统统都想清楚,按部就班、一步步做,也许效果会好些。但历史有它自己的逻辑。

  国企改革最初也是模仿农村改革,从承包制开始的。就企业本身而言,承包经营包盈不包亏、分配向个人倾斜;重生产、轻投资,重短期利益、轻长期发展;经营承包一户一策、一对一谈判,竞争不公、苦乐不均严重;竞争性企业与垄断性企业一并承包,二者之间的定价能力与盈利潜力差距巨大,等等。在市场环境方面,供求关系变化、价格调整改革以及国际市场波动等各种因素,随时有可能突破承包经营的约定条件。在宏观政策层面,当初的国家计划调整对产销数量及价格水平的影响,社会总供求关系变动、货币供应量变化及其市场价格效应,新增生产能力的形成对原有产业结构及商品供需状况的冲击,对外开放中,国家进出口政策调整带来的外部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等等,都不是承包企业在微观层面所能左右的。

  走向市场的国营企业,最终是通过产权改造、治理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国企改制尤其是中小企业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国企的经营者利用管理者便利,为自己多获取一部分利益——如职工持股、经营者吃大股等,是经常发生的;劳动者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利益受损或苦乐不均。没有利益的激励就没有改制的动力,并且也不可能是均衡分布的激励,有市场联系、营销网络和经营才能的管理者往往具有优势。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集中改制和劳动关系的根本性转变,使数千万国有企业职工从理念到生活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几乎一夜间打断了企业员工尤其是中老年职工的就业和生活链条,将其推向前途未卜的劳动力市场。历史对改革成本的承担者和新制度的建设者,应当保持同等的理解和尊重。

  经济观察报:你在体改委做国企改革方案的时候,已经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当时东欧一些国家也在改革,有些国家的做法是把国有企业的股票分给国民,这看起来似乎更公平,当时中国国企改革有没有考虑这种方案?每个人都分到国企股份不是更能体现全民所有制性质吗?

  孔泾源: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企改革办法。苏东国家采取这种做法,有几个因素:第一,他们选择的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激进改革办法,这种改革方式在我国没有政治空间和实践条件。第二,苏欧一些国家国有制比重极高,几乎不存在其他经济成分,除了将国有企业股权分解给老百姓外,没有其他途径。第三,他们简单利用股权分解方式改革国有企业,也是形式上的平等、实际上的不平等——没有市场价格信号、人为地进行股权的分配,估价畸高畸低、细小分散是必然的,结果股票又很快很廉价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