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蔡文成: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

时间:2019-05-28 08:57:28 作者:蔡文成来源:《理论与改革》2018年03期 ​


  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魂”。增强政治领导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根本,关系到乡村治理的根本性、重大性、原则性、方向性问题。首先,政治领导力决定基层党组织农村治理的方向和原则。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体现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党的决策部署,实现党的农村战略目标上,为基层治理把舵导航。只有坚强的政治领导力,才能保证农村治理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部署,以此与中央的政治方向、原则、立场、道路保持高度一致。其次,政治领导力决定基层党组织农村治理的优势和成效。在乡村,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坚持和健全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点工作有党组织讨论决定机制,可以防止村级党组织弱化、虚化、淡化、、软化、边缘化现象,体现党组织乡村治理的中心作用,保障乡村治理的沿着党和国家设计部署轨道运行。

  (二)思想引领力: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指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能力。始终坚持思想先进、理论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法宝,用先进思想和理论知识武装全党,上至领导干部,下至普通党员,促使全党始终保持坚定的意志、统一的思想以及强大的战斗力。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党的凝聚力、向心力的前提条件,是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基本条件。新时代强化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求,是增进全党全体人民团结统一的思想需要。

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就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这是实现乡村治理的关键。从时代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建设以及发展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需要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统一、相协调,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从实践看,我国乡村治理现实中积累了大量需要认真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的问题,如农地产权和流转、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回答、宣传和教育,都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解释和指导。从理论自身看,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必修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乡村治理的指导思想,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治理重要政治保障。

  (三)群众组织力: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的保障

  我们党来自群众,又服务于群众。“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根基”。[5]党的群众组织力,就是党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党的组织力在于党代表了群众,在于党是为群众谋福利。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群众组织力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和制胜法宝,使我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6]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建立在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场,居于农民群众之中,和农民群众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是有效组织群众、积极依靠群众、动员发动群众进行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保障。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一方面体现在组织覆盖力上,就是把党组织有效嵌入农村各类基层组织之中,推进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和党员发展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第一线的领导示范作用,做好党的先锋模范。增强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体现在群众凝聚力上,就是使基层党组织深深植根于社会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之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党的群众纪律,把党的正确理论和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引领群众听党的话、跟着党走。

  (四)社会号召力: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的基础

  人民是党的执政基石。社会号召力是指党对社会中不同群体、阶层和力量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动员的能力,由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和自身形象等决定。从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开始,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一条原则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到后来的建设以及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党始终践行这一重要的经验,动员全社会的积极力量和因素加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改革过程中,这样就保证最大限度整合了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有效资源,这也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因。从党的自身建设来看,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是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自我革新的必然要求;从党的社会革命来看,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是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需要。

  基层是党的力量之源。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乡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既依赖于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和群众组织力的作用和效能发挥,又依赖于基层党组织发展推动能力、社会治理能力、自我革新能力的保障。在乡村治理中,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党的主张的宣传者、党的决定的贯彻者、基层治理的领导者、团结群众的动员者、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就必须增强社会号召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组织起来,最广泛、最有效地动员一切力量,形成乡村建设的合力。

三、治理之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挑战


  国家治理蓝图是在十八大之后才逐渐展开,党在国家治理体系构建上还处于不断的摸索和完善阶段。近代以来的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必须回应自上而下的作为规划的现代化的国家要求和自下而上的乡村社会性质变迁的要求。[7]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说,要成为乡村治理的引导者和实践者,还需要不断的转换思路,创新意识,破解当下的乡村治理困境,具体包括乡村治理结构的协同性、主体的融合性、体系的法治化及方式的创新性。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治理结构的协同性

  农村基层社区本质上是一个多元、特殊的社会领域,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领域里,如何处理好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乡村社会组织、村民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治理难题。就乡村社会治理实践来看,基层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理清,不同主体间存在能力差异,社会参与也呈现出一种非均衡态势,这种非均衡集中体现在各基层组织和党组织在人员配置、组织机构、资源支持等方面的不平衡。从关系和实践过程来看,基层党组织强大的领导力和基层社会组织的软弱性形成鲜明的力量对比,所以两者在农村实践活动中无法构成平衡的治理结构以及协同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委员会的“二元权力结构”问题,有效协调农村基层“两委”的互动关系亟待解决。从社会治理的实效来看,农村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和民间力量等社会自治的多元主体力量发挥作用的制度空间有限;[8]各种社会自治组织是农村各个利益群体的直接代表,直接反映群众的利益需要,与基层群众联系紧密,在农村治理中有着的独特的优势,也是基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存在对农村治理事务“直接包办”和“直接替代”趋向,弱化了基层社会自治组织功能的发挥,这不利于农村社会治理的多元、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在保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基础上,增强与多元主体的协同,在治理秩序和治理活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必须要解决的乡村系统治理问题。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治理主体的融合性

  尽管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创新出现了“基层党组织+互联网”、“基层网格化管理”、“乡村多元联动”等诸多成功的经验与模式,但是总体而言,农村社会治理各主体尚未有效整合,各主体存在“选择性参与”,即乡村治理参与的范围、广度和深度各不相同:一是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职能发挥不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管辖范围规模、社区创新发展以及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效衔接等方面需要完善和整合;二是农村社会组织整体发育不足,在乡村管理方面,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是实行民主自治,马克思说到公社,认为“它是人民自己当自己的家,”[9]认为公社是无产者的自治组织。农村要进一步提高自治的能力,得益于农村社会组织的成长,但是当前存在农村社会组织自身的组织能力较弱、参与治理的主动性不强等比较突出的问题;三是村民有效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空间和渠道有限,大多数农民在心理、情感上不愿积极、主动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事务;四是基层政府履行乡村社区治理主导性不强,对乡村社区治理的政策支持、财力物力保障和能力建设指导有限。[10]基层政府作为基层的主要治理主体,对于基层治理结构构建和功能发挥有着积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但是当下基层政府本身在部门职责、职能配置、思想意识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影响着基层政府主导作用的实现。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创新,从治理主体方面,就要最大限度实现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治理主体的有效融合。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