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竹立家:五中全会绘就追梦蓝图 2020年GDP突破100万亿元意义重大

时间:2021-01-26 16:12:41 来源:大洋网 访问专栏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成为热潮。如何深入理解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精髓?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近日在京专访了知名党建理论专家、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竹立家高屋建瓴地提炼了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要义,他说,要吃透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从“发展、创新、高质量”三个关键词入手。并且,十九届五中全会与我们大家都息息相关。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追梦蓝图,中国也将为全世界发展带来更多“中国机遇”。而中国GDP在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意义重大。

  三个关键词理解五中全会精神

  广州日报:最近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能否用几个关键词总结一下五中全会精神?

  竹立家: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未来5-15年发展的中心工作做了总体的规划,描绘好了蓝图,要读懂蓝图,关键的就是三个关键词,发展、创新、高质量。

  第一,发展。换句话说十四五到2035年,这5-15年,发展是主题,进入新时期,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新的发展格局。要从新发展阶段出发,通过新的发展理念,推进未来5~15年新的发展格局的形成。具体来说,要通过发展、改革推动中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第二,创新。我们现在可能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叫大变局,在大变局阶段,中国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推动大变局向有利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演进。

  创新包括3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创新。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过去这种资源型经济、生产型经济、加工型经济的经济形态,要加快向技术型经济、环保型经济、服务型经济、休闲型经济转型。未来5-15年,中国经济转型任务非常重,这必须通过创新来实现。所以下一步我们要研究市场要素如何才能更高效配置,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该如何摆正,政府职能如何转变才能促进经济有效转型。二是技术创新。中央一直很重视技术创新,这几年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突飞猛进,中国不单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专利技术发明数量方面也居于世界前列。2020年半,中国的专利数量是58990件,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未来5-15年是中国技术创新的最重要的时段,中国能不能通过技术创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破解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一个大国的贡献,未来5-15年也是个关键时期。三是制度创新。中国社会正在急剧转型,时间非常短、速度非常快。短短40年间,我国由一个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很高,这源于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出现了分化。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可以说是共识比较高,社会共识比较高,大家都过着相对平均的生活。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一定的利益分化,一部分人生活改善非常快,另一部分人则改善没那么明显,所以发展共识在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制度创新就非常重要,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现在大多数城市小区,都是最近十多二十年才形成的,要构建和谐社会,要让人民有幸福感,未来5-15年中国的小区治理和社区治理将将是一个重要任务。我们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最终还是要在小区、社区实现。这离不开制度创新。

  第三,高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明确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延续了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也是各类风险易发多发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必然选择。未来5-15年的这种发展,我们不是要追求量,而是要追求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很明白,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给人民美好生活。如果说过去40年改革开放上半段,我们由贫穷走向富裕,比如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未来5-15年,我们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靠什么来实现?靠质。只有高质量发展,我们才能从一个富裕国家变成一个强大国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才能大幅度提高,才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广州日报:加快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与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间有何关系?

  竹立家:首先,双循环发展格局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可能还需要数年,传统的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甚至是受阻。实际上,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多数年份出现了世界贸易增长率低于世界经济增长率,这反映出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退潮,产业链开始缩链,各国开始将一些相关产业链往本国收缩。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所以,双循环不是为了短期内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战略。

  其次,双循环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是未来5-15年乃至3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常态。为什么这么说?一个国家就要成为发达国家现代化国家,它的主要特点是消费型社会。中国的服务业在 GDP的比重不到60%,发达国家一般都是占80%以上,中国要进入现代社会,服务业就要由进一步发展。强化消费型和服务型经济,首先就要以国内需求为主,我们的生产、我们的服务必须首先服务国内老百姓,增强他们的这种消费能力,提高他们的消费质量。未来5-15年的发展,我们要实现转型,从生产型、资源型、加工型经济,向服务型、技术型、环保型、服务型、休闲型经济转型,换句话说,增加国内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消费质量。比如如,过去吃饭,可能就吃饱就行了。现在我们就讲究了哪个环境干净,环境让人舒适,服务态度好了,菜的质量好。2020年,在我们整体消灭贫困、实现小康社会以后,只是一个起点,它是中国人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再次,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形成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比如到2035年,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这样一个发展格局形成了,那时,中国的城镇化率可能达到80%左右,我们的服务占GDP比重可能达到70%左右,甚至更高,我们就能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因为中等发达国家的重要指标就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中国GDP突破100万元意义重大

  广州日报:2020年,面对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国GDP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超过2%。这有何重要意义?

  竹立家:2020年,中国经济在面对疫情冲击和充分风险和挑战的国内外环境下,依然实现2%以上的增长,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首先,这标志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显著提升。除了GDP实现2%以上的正增长,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万亿美元左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达到17%左右。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要知道,2020年,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中国的2%是在全球经济大幅衰退的背景下实现的,它不仅彰显了我们显著的制度优势,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弹性和韧性、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的经济社会体系的科学性。我们能够利用强大的社会动员,凝聚社会共识,阻击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使经济能够快速步入复工复产,步入到持续复苏的状态。中国不需要采取像欧美那样的经济政策,包括低利率等极端的政策,避免此类“权宜之计”给经济高质量发展埋下隐患。所以,这一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可以说,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其次,中国的民生持续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中国已告别整体性贫困。2020年,中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

  再次,中国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中国率先复苏,使中美之间的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中国GDP占美国GDP的比重差不多是68.4%,2020年可能会达到它的71%左右,未来可能会突破75%、80%。中美博弈中实力不均衡的状态正在逐步改变。与此同时,中国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就像我前面所说,如今世界经济形成重要三大板块,北美、欧盟和东亚,东亚在未来5-10年经济总量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块。现在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经是30%,如果东亚经济崛起的话,它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会至少会达到40%,东亚将成为全球经济高地,这是近百年来没有的。可以说,是中国的崛起带动了东亚经济的高增长,中国第一次站在了经济制高点,中国将为全世界发展带来更多“中国机遇”。

  此外,较大的经济体量也为我们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挖掘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潜力。2020年,我们通过内需驱动经济的模式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将中国的超大市场、超大经济体的潜力真正挖出来,构建经济循环的新动能。

  广州日报:谈中国当前发展离不开当前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理解这个大变局?

  竹立家:这个问题很好。实际上,到现在国内专家还没有详细阐述过什么是大变局。1949年新中国成立算不算大变局?1978年我们搞改革开放算不算大变局?为什么说现在是大变局?我们要把中国置于世界文明的大格局中来看待,才能辨明中国面向未来发展的历史方位。

  一是中国从世界的边缘向世界文明的中心挺进,一个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中国的GDP位于世界第二,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从板块看,2019年,美国的GDP大约是21.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4%,欧盟大约占世界的18%左右,中国排第三,约占17%左右。2020年中国的GDP增长在2%以上,美国的下降至少是5%-6%。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而美国的GDP有可能下降到20万亿美元左右,再加上今年人民币升值因素,2020年中美之间的GDP差距将由2019年的7万亿美元缩小到5万亿美元,中国今年GDP总量可能超过美国的70%。这是重要的一道坎。中国的崛起已不可阻挡。

  同时,在中国的带动下,东亚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阵地。这是一个大变局的体现,这是西方国家在百年前想都想不到的。

  如今我们回过头来看特朗普政府任期的一些列反全球化逆流,为什么美国现在开始搞保护主义,反全球化,反自由主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中国的崛起不习惯、不舒服、不理解,这是的大变局一个因素。

  二是西方自由主义的衰落。从美国过去几年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新自由主义30年的辉煌时期已经落幕。过去10年,可以说是从奥巴马时期开始,美国就在调整,随着新自由主义的衰落,美国的发展失去了方向感,它的发展受到制约,衰退、崩溃大家都看得到。过去,资本主义国家向全世界所贩卖的一些理念、价值,甚至一些政策、制度形式都在发生破坏性的崩塌。现在他们没有新主意了,新自由主义之后怎么走,现在西方没有新理论。

  三是第四次技术革命。第4次科学技术革命已经来临,未来5-15年,这个进程会加快。人工智能把人的有机意识无机化,和人工智能相伴随的是生物科技的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可能改变人本身。比如,技术革命让人的身体状况更健康,一些疾病像癌症,可能通过基因疗法办法消除掉,人会更长寿。这对整个社会发展格局都可是一种重塑。

  四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是过去一两百年都未曾出现的。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智能化水平和复杂程度也在提升。最近10多年,很多工作岗位转向了服务业,这在西方国家是非常明显的。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这些岗位会大幅度减少,人们的工作方式、对工作的认知、对生活的认知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现在很多人理解大变局还是狭隘的经济学视角,这个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可以展望,15年以后,到了2035年,中国在世界领域体系里的地位会大幅提升,中国文明将对世界文明产生重要影响。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

  文、图、视频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实习生实习生麦芷棋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蔡凌跃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